一、原辽西省教育厅重视中学各科教研活动
1951年,省教育厅在几个学校建立了中心教研组,目的在于帮助全省同科教师正确对待教材内容。其具体任务是介绍研究组钻研教材的体会,解答同科教师所提出的教材问题。1953年辽西省第八次中教会议以前,中学各科中心教研组逐步建立起来了,在八个中心教研组中,我校初二语文组被确定为中心教研组,第八次中教会以后,又发展一大批中心教研组。我校语文教研组仍被保留,直至1954年8月,辽西省合并于辽宁教研组工作始告一段落。
二、四平中学初二语文中心组成立后的组织机构、教研任务、活动内容
组织机构:教研组确定正副组长各一人(吕秀芳、刘克强),组员有韩殿英,田家村。主管领导:教导主任赵家壁。
规格、数量:开始为八开油印参考材料,1954年,改为铜版印刷材料。
发放数量:每课资料都在80—90份之间。
报送地点:全省各市县重点中学。
中心教研组任务:主要是编制本学科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参考材料》借以推动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其具体任务如下:
1、在钻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纲要)和教材基础上,制定出本学科、本学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在开学前两周至各年级,供制订教学计划时参考。
2、教研组提前集体备课,研究内容,具体包括教学目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材分析(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写作方法、并提出补充参考资料等。其中还包括课时计划和说明。提前两周发至各校。
3、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观摩教学活动或提出专题讨论或进行经验交流,或搞一些课外活动辅导等。
在一学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两位组长(刘克强、吕秀芳)举行数次公开观摩教学。如吕秀芳的观摩课《美妙小提琴》,重点地解决了在语文课中如何解决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问题;刘克强讲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重点地解决通过作品语言挖掘教材思想性问题。在课后评议中,大家都觉得获取了很大收益。同是接待校外观摩的活动也频频不断,这不仅推动了研究活动的提高,也取得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强调了朗读教学,指导课外阅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总结出较好的指导规律和经验。
三、中心教研组的主要经验和收获
在原辽西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圆满地完成了两学期的编写任务,(共编写了约五十篇课文),因人力物力不足,主客观条件所限,仅能起到导引作用。但是开辟这个中心教研组的活动是有历史意义的,我们还是引用苏甫同志(原辽西省中教科长,现职务是辽宁省教育厅史志编篡委员会副主任、副主编)的论述去评叙它的春秋吧。他总结到:“回忆当初的情景,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如此全面而迅速地建立起各科中心教研组,这充分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对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也充分说明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对建立中心教研组是积极拥护的,热情支持的,更说明了当时那种纯正无私的党风。省统管中学的领导体制,全省一盘棋的观念是当时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1998年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