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平高中五七届校友,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任教将近四十年,现已退休。回首审视自己的经历,深切感到那金子般的中学时期也是最容易塑造我们的年代,对于我们的一生成长是多么重要。
一九五四年我考上四平高中,刚到学校觉得什么都新鲜,记得我班同学来自四平、八面城、昌图、梨树、金家镇等地方,缘分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三年学习时光。当时的我们活泼、天真、有理想。不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还是上自习写作业,都很认真。课余时间在操场上处处能听到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有时也会因年幼无知而出现小摩擦。不论是欢声笑语还是小摩擦,现在回忆起来都是那样亲切和珍贵。五七年我从母校毕业。母校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使我这个幸运儿能够考上据说是当时全国录取分数最高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班里的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一流名牌中学,我就与这些“出身名门”的同学一起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在这高手聚集的群体里我能跟得上吗?中学学到的知识够用吗?一年下来有了结果,我的成绩位于班里的中上水平,这给我很大自信,也更为母校感到骄傲。在众多高中名校面前母校毫不逊色,与他们旗鼓相当。中学年代老师的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影响非常深刻,班主任任殿生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意志。如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青年数学家谷超豪等的生平事迹及奋斗历程。除了介绍之外还激励我们一起奋斗,鼓励我们向科学进军。在晚自习的时间里经常看到任老师在教员室认真学习。在这气氛熏陶中,激发了我们的雄心壮志,使我逐渐形成了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信心和意志。在大学及以后工作的时间里,这种精神促使我积极向上,勇于进取,顽强奋斗,力争好成绩。中学的老师们把我们这些不懂事、无知的孩子引上了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的光明大道,不仅传授我们科学知识,还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对老师的情谊以及对母校的感情非常深刻。退休之后我们夫妇(都是校友)专程来四平看望母校和老师。我们非常高兴的拜访了代数辛学舜老师,语文胡立德老师,体育于永俊老师,俄语王恩馀老师,在北京拜访了班主任任殿生老师。在四平看到母校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预示着母校更加辉煌。六十年来母校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有的还走上国家_领导岗位。在母校六十周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永远年青,朝气蓬勃,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王树元
1938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四平市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在北大无线电电子系任教。1979年提职为讲师。1985年提职为高级工程师。1990年提职为教授。2000年在北大退休。在北大期间主要从事图像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奖有: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