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天,我正在四平中学上初三,再过几个月就要升高中了,但是美帝侵略者悍然在我们的邻邦朝鲜发动了骇人听闻的细菌战。以宫兴义、曾宪齐为代表的50名同学毅然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加了反细菌战。我也是其中一员,满怀保家卫国的激情,放下书包背起行装奔赴反细菌战的前线—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年底,我们胜利完成任务返回学校,而此时原来同年级的同学早已升入高中或中专。学校为我们专门成立了“高中预备班”,选派了最精干、最优秀的老师为我们补课,计划让我们经过几个月的补习跟随原年级进入高中学习。但没过多久,学校就接到省教育厅的指示,要求我们随下一年级同学参加统考。
当时,我家的生活十分艰苦,维持全家人的温饱都很勉强,兄弟姐妹中有5人都在上学,现在我又要多念一年,家里的负担又要加重,到底是考高中还是工作,成了摆在我面前最痛苦的抉择。这时,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使我坚定了求学的信念,在1953年考入四平高中。我能坚持读完高中,是历尽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的结果,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我家住在农村,离学校有十多里远,路上要走1个多小时,当时因家贫无钱住宿,只能走读,每天早出晚归。到了冬天经常是披星戴月,艰难的走在厚厚的积雪上;而夏天则是日晒雨淋,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浑身都淋湿了,到了学校穿着湿衣服坚持上课,捂得长了一身的荨麻疹,痒得钻心。我家兄弟姐妹多,母亲体弱,我又是大姐,到了星期天,我要洗全家人的衣服,每人只有一套上学穿的衣服只能星期天换洗。此外,还要自己缝补衣服、纳鞋底、做鞋,稍有空闲,还得帮家里干农活。每天晚上,几个兄弟姐妹都围在一盏油灯下头碰头地挤在一起做作业。有时,一不小心,头发就被燎着了。那时,我特别羡慕住在城里的同学,能在学校上自习,家里有电灯……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记得那时候,我家连普通的作业本都买不起,我们几个孩子的作业本都是买整张的白纸或浅黄色的纸,自己裁成32开大小,用针线订在一起做成的,墨水则是用干染料片加水沏成的。学习条件的艰苦不言而喻,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然而,逆境使人奋发图强,我暗下决心,虽然自己家境困难,学习条件比别人差,但学习成绩绝不能落在人后。我们当时是男女生分班,女生被集中分在第一班。女孩子向来争强好胜,大家都非常用功、刻苦,班上的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我争分夺秒、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要求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高中三年,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最优秀学生。毕业前夕,学校组织去长春参观东北师大等高校。正逢五一劳动节,我作为学生代表登上了地质宫,观看了盛大的五一游行。是母校和各位老师的殷切指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被选派为留苏预备生,于1956年8月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后因中苏关系恶化,留学计划被取消,于1957年转入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学习。1960年,尚未毕业我就被“拔青苗”,提前抽调离校参加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历任预备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直至退休。
欣逢母校建校6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怀着对母校和老师们的无限感激之情,回忆一个贫困女生寒窗苦读的求学经历。当时正处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人民都在意气风发、万众一心的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党和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作为青年学生,我责无旁贷、满腔热情地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做建设祖国的胜利军。今天我们的祖国又处在新的发展时期,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我们的年轻人去学习和创新,假如我的这些回忆能对今天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起到一点激励作用,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我们的母校六十载辉煌岁月,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载春华秋实,肩负时代使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栋梁之材。祝愿我们的母校不断发展壮大,继续谱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2008年3月5日
张敬贤
1956年毕业于四平高级中学,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后转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