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中学文工团,正式组建于五十年代初期,拥有团员五、六十人,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并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业余文艺团体,团员们均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艺术素质。当时,它不仅活跃了全校师生和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紧跟祖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在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运动中都起到了宣传思想、教育群众的积极作用,大大地鼓舞了师生和市民们爱母校、爱祖国的向上精神。可以说,当时我校这小小的文工团。对校内外人们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努力、自强和无私奉献的,是无愧于祖国的期望、以及母校对我们的培养。
文工团的历程,是随着祖国日异发展的大好形势,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在校党、团组织和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站稳了脚根的。当然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果,还与我们那些优秀的文工团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分不开。他(她)们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投入到排练、演出中来,团员们都要集中进行排练和演出。当时大多数同学都很年轻,都抱着一颗服从组织需要的心来完成任务的,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奉献、丝毫没有想到“索取”。然而用唯物观点来看,只要有奉献就会有收获,在这个集体里,他们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在政治大潮中锻炼了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思想觉悟,这些都是以前书本上学不到的,为步入社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用一个简单的事例就能说明这一点:抗美援朝战争前夕,学校号召同学参军,当时四平来了一支坦克部队,他们原来虽然有一支宣传队,但水平不高,为了充实提高该队的艺术水平,要从我校选一批文艺兵,结果从我校文工团中选定了四名男生、五名女生。不久他们过江参战,为伟大的抗美援朝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突出的有张海天同学,曾荣任武警总队的副政委,现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委。
我校文工团的青春活跃期,应该说是从市里把道东电影院拨给学校当礼堂以后。文工团有了活动的基地,有了向社会展示的机会了。当时四平仅有一个人数不多的文艺宣传队(是专业性的),当时的师范学校、各厂矿企业还没有成型的业余宣传队伍,全市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是贫乏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师生的原则,组建了校文工团,由团委直接领导,校学生会具体管理。演出使用的大型布景制作的木工活、缝纫活、绘画活,都是团员们自己动手去完成的,有的道具、服装、化装、灯光、音响效果,甚至节目的导演也都是同学自己想方设法去完成。用当时的艺术水平来衡量,还称得上是一个高雅的业余艺术团体。以演出效果和观众反映来说,可以与专业艺术团体比美,可算得上四平的一支独秀。
五十年代初,上海市遭受了一次大水灾,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灾民,全团同学利用正值学校放暑假的机会赶排一场大型话剧“火”,举行救灾义演。大家齐心协力,日夜赶排,仅用十几天的时间就在全市公演了,全市各界观众达万余人。全部票房收人都捐献给上海灾区人民。这次行动受到了学校和市有关方面的表扬,全体团员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社会主义教育,亦为母校争了光。
由于我团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在义演后的第二个暑假,应四平市总工会的邀请,我团又走出校门,深入到工农兵当中去。令人难忘的一次演出活动是赴哈福山区慰问、建设国防基地的解放军战士和工人们,他们常年累月战斗在偏僻的山区,十分渴望文化艺术生活,虽然当地的演出条件很差,但同学们被解放军和工人同志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感动,一颗颗青春火热的心,进发了无限深情,山坡就是舞台,台上台下,情感在交结在一起,不少战士感动得流出了喜悦的热泪。演出结束后,全体官兵,特意为我们捕捉一只野鹿,做了一顿野味美餐。
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们团也及时编演了一些小型多样的节目,在街头和校园,为广大的市民和同学们作宣传演出,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在每个学期新生入学典礼上,我们也抓住良好的时机采用假期排练的节目,为新生演出一场,给新人学的同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让新同学刚踏人校门就得到美的享受。
几十年来,校文工团的学友们在不同岗位上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青春时代的“一个值得追忆的文工团”。
一九九八年六月六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