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单茂生在家中
建校初期的回忆
四平一中高级教师 单茂生
1、制作教具的回忆
50年代初学校需提倡“直观教学”各个学科都各自配合教学内容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实用教具。我当时兼任生物课(初中动、植物,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还有当时开办的工人班的卫生保健课)。为配合教学需要同时也为当时备战形势下为战伤救护提供学习与实习教材,首先请示了有关方面同意,和部分学生一起把校园内的一座无主大坟(被炮火炸死的几名国民党兵)挖开,从散乱的枯骨中拣出一部分,经过用生白灰,来苏儿药水、和煮熬等方法反复消毒处理后,又经过精选配套连制成一具成人骨骼标本。第二年(1951年)在一次去哈福旅途中在小山坳中发现了一具完童腐骨,拣回后也用上述方法进行了消毒然后连制成又一具完童骨骼标本。因为他的骨化尚未完成,在讲述头盖骨,骨化联合过程和乳齿与恒齿在牙齿发出顺序中的关系中起到了直观作用,加深了理解,增强的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学生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
2、四平中学献血队成立的始末
1949年我参加工作之初派在师范部,年末反细菌战时调来中学部担任校医工作,兼任初中动植物课和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个时期还有工人班的“卫生保健”课。50年初美帝把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直接危胁到新中国的安全。举国人民义愤填膺,在校的学生许多都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人民志愿军,奔赴了朝鲜战场。留在学校的广大师生也群情激奋地争取以各种实际行动投入到备战和支前工作中来,一中献血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起来的。根据战时支前需要,学校领导和当时设在四平的第19后方军医院的领导(即今日的207院)研究决定建立了一支志愿献血队,并任命我为队长,校团委书记李志远为政治指导员。首先向全体师生进行了宣传动员,宣布了参加献血队的条件和与输血有关的生理保健知识,然后对上千名的报名者进行年龄和体质的初审,对初审合格者(18岁,身体健壮、无慢性病)由军医进行严格的体检(包括透_视化验等检查手段)最后批准了300多名为首批献血队员,并按不同血型编成A、B、O、AB四个分队各设分队长一名,然后特在大红纸上张榜公布。
第一次接受输血任务时,考虑到学生的爱国热情虽高,毕竟这是一项新事物,是过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恐怕他们在家庭周围环境的旧意识的影响下产生顾虑造成情绪不稳定,以至影响到输血后的正常恢复过程,因此作为带头示范,我第一个坦然的躺在床上,输出了200毫升血,然后一跃而起,于是同学们都欣然地依次各输出200毫升饱含着爱国爱军之情的祖国青年的鲜血。
输血后在校内停止一周劳动和体育课,不分走读和住宿生一律在学校食堂食营养餐,由军医院提供肝、胃、蛋、肉、铁剂等营养
品(又形成制度)几年间献血总计约300人次,献血量达6万毫升(有关资料在文革中已失去,上述数字是根据回忆写出的)这项活动激发起的爱国热情,为四平中学早期历史写下了不可泯灭的光辉的一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