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年十月廿五日,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全国人民纷纷响应。
四平中学的领导接受上级指示,在初中三年同学中发出了响应“抗美援朝踊跃参军”的动员令。在这一历史的重要时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学生干部和广大同学,虽然处在积极准备参加年终考试、毕业考试的紧要关头,却都能积极报名准备参军。经学校报上级批准有王德英、赵国和、武国范、左洪宾、李春华、韩明伟、王嘉祥、王义一、左洪富、赵洪猷、王秀石、李仲荣、王德芳、劳洪禄等廿八名同学于十二月六日光荣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来到坦克第三师。
此前不久在四平市刚组建的坦克第三师,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集坦克、装甲、炮兵、通信、工兵、防化和机构化步兵等多兵种组成的综合技术兵团。它对我军的现代化、机械化建设,特别是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起到了绝对的攻坚的作用。坦克三师是在苏联红军援助下组建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电台等军事装备都是苏军移交的,而训练学习这些装备的使用技术,也是由苏军特派员分专业实行对口传授。基于历史的原因,该师是以步兵师为基础,从其它部队中抽调部分有高小文化的青年战士组成。由于技术兵种多,掌握这些专业技术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所以补充部分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兵员,就成为当时的燃眉之急。这一历史任务终于落在了包括四平中学在内的沈阳、哈尔滨、吉林市等中学同学们的肩上。
由四平中学入伍的同学,被集中分配到两个坦克团指挥连通信排担任无线电员,另外,根据具体特长也有部分同学被分配到师文工队。而由其它市入伍的同学均被分配到炮兵、工兵、步兵分队中搞通讯或防化专业。一九五一年为体现知识分子政策,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战士,享受副班长待遇,津贴增加五角钱(新币,战士每人每月二元钱)。可见当时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经过一年半的艰苦训练,各项专业技术也可熟练掌握,加之抗美援朝前线需要,一九五二年六月,坦克三师赴朝参战,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兵指挥所,指挥“三八”线正面四个坦克团,在金城反击战和正面防御战中,与步兵部队并肩作战,重创美、李伪军,赢得了停战协定的签订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涌现了“215号”英雄坦克等光荣业绩,于一九五四年五月班师回国。
在这场伟大的圣战中,我四平中学入伍同学,均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披星戴月,默默无闻,不怕牺牲,勇于作战,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自朝归后,由于在朝鲜战场上的突出表现,部分同学被提干调入师、团机关工作一九五六年即有部分同学被提升为师司令部参谋、
连指导员等连级职务。根据部队建设需要,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三年,较大部分同学陆续转业回地方工作,现在只有张海天将军仍在军中任职。
回想当初在举手报名参军时,两条道路、两种选择,心中也充满矛盾,一种是继续读书升学,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更是如此。另一种就是放弃学业,响应号召,投身于战争洪流之中。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死亡。当时虽未亲身参加过战争,但对经历
过“四战四平”的四平人来说谁又没有亲眼见过什么是战争呢?斗争的结果是精神的力量胜利了。当然也就意味着将要失去某些物质的东西。转业到地方以后,逐渐发现以前同班的同学,经大学深造或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在各条战线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优厚的待遇,可是我们并没有后悔。因为当时是经过思想斗争才做出这一选择的。所以时至今日仍为当时的选择而感到骄傲。
一九九八年三月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