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两年的解放战争,苦难的故乡——四平,终于在炮火连天的一九四八年解放了。四平人民重见了光明。可是,东北全境尚未解放,长春、沈阳以及辽南地区的战火还在燃烧着。
随着四平的解放,党从后方派来了工作人员,着手恢复学校教育。经袁立中、王文等同志的努力,解放前的著名教会中学(晓东中学)、辽北省立四平中学、四平女子中学被合并在一起,组建了辽北省立第十中学(即现四平一中前身)。
袁立中任校长,王文任教务主任,随即集中了许多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来校任教。他们中有:辽北才子秦雁书,物理学专家乔先生,代数学名人陶振邦和梁先生,著名国文教师红学专家白石,博物学专家马广汉,史学者朱守人,世界现状研究者于阜民,著名国文教师尚纪;后来又有肖塞、苏甫等教育专家任校长和教务主任。这所中学确是一所培养人才的高质量的文化摇篮。
学校初建,由于长期战乱,校舍已是破乱不堪了。师生们上午上课,下午开展建校劳动。风风雨雨,经过三个月的辛勤劳动,学校
房舍已全部恢复。政府还为学校充实了大量图书,理化实验仪器和其它教学设备。
这所学校是完全中学,初中十五个班,高中六个班,高三分财经科和理工科,另外,还设立了两个简师班。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月里,学校除上课外,还拿出很多时间做了大量的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为了解放全中国,学校里每天的教学、学习与支前工作都热火朝天,每一份战争胜利的捷报,都使广大师生精神振奋:学校的文工团向全市演出了大型话剧《逼上梁山》,轰动全市,排练演出的另一些歌剧也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十中的同学们还负责接待流亡关内返回东北的学生的工作。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宿舍,从早到晚歌声不断,有许多歌曲如今想起来仍觉得激荡人心,让人不禁回味起那火热的年华。我们校里最常唱的歌曲就是《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延安颂》、《在太行山上》、《光明赞》和《我们是民主青年》。就是在这火热的年代,东北第一建团区在四平开始建团了。我们的
母校——辽北十中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立起来了。1949年1月1日,省直和四平市406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在辽北学院大礼堂举行了入团宣誓大会,我们就是在这个宣誓大会上学会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歌》,歌词是:
我们是毛泽东的青年
我们是新青年的骨干
艰苦朴素活泼严肃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信念
学习理论、掌握技术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把社会推向前、推向前
学校里的教学,采用了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们的精讲课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使我们踏实学到了许多知识。是学校、是老师把同学们带进了知识的殿堂,政治课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育着我们一生热爱党,一生忠于党,《世界现状》使我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了解世界;语文教学,文道统一,众多优秀的课文以及中国和世界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培养了同学们的高尚品行。
一九五○年朝鲜战争爆发了,战火烧到了我们可爱的国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击败美国侵略者,大批的同学们参军参战了。我离开了母校,后来展转到外省读书和工作。匆匆已过四十多年,可是,无论是何时何地,我都思恋着我的母校。
五十年的风雨,五十年的奋斗,母校已成长壮大起来。我为母校有着光辉的历史而骄傲,为母校的壮大而兴奋,我永远怀念着用知识哺育我成长的母校。
1998年3月
(靳维勤,辽宁营口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副教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营口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女真考古学会副秘书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