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四平一中高一新生军训开营仪式:扬帆起航,青春从这里淬炼

初闻柳浪莺,又见秋虫鸣。玉露临风,秋雨酣畅,四平一中的校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青春盛事——2024级新生军训开营仪式。此次开营仪式,校党委书记苏亚利携全体校级领导及政教处主任出席,仪式由高一年级主任张洪刚

2024年08月16日,迎新启航,共绘青春新篇章

随着夏日的余热渐渐退去,秋风送来淡淡的清爽,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学年。在这美好时节,四平一中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一批学子,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踏入了这所知识的殿堂。为了让新生们更快地融入

2024年08月12日,砥砺奋进正当时,昂首阔步新征程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初教学工作会议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为进一步总结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明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工作思路,8月12日下午,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初教学工作会议。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纪晓

2024年07月12日,“业”精于勤“作”于思——第二届欧拉杯系列教学活动

古文《学记》中: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大致意思是“教学应当按照一定的时令进行,各有正式的课业,在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课外的研究和作业”。课后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是教师学科教学

2024年07月08日,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书写规范——“崔化杯”化学方程式大赛

以赛促学,以学促进。为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书写规范,7月8日,高一化学组开展了第一届“崔化杯”化学方程式大赛。化学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十分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

2024年毕业

2024年07月03日,学背结合,夯实基础——“德人杯”政治学科知识点大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加深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于2024年7月3日举办了“德人杯”政治学科知识点大赛。本次比赛由高

2024年06月26日,名校云集,助力圆梦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举办2024年志愿填报指导讲座暨高校招生咨询会

胜高考、赢志愿、向未来。为筑造广大考生与高校直接对话的桥梁,更好地帮助考生和家长合理填报高考志愿,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举办志愿填报指导讲座暨高校招生咨询会,受到广大考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追忆 > 回望来路(1981届康洪伟)

回望来路(1981届康洪伟)

2009年12月21日 13:56:37 来源:四平一中 访问量:3880

应我的老校长任殿生老师之约,写此文章,仿佛梦回白山黑水之间,人届中年,回望来路,梳理与母校的情愫,是幸事,亦是乐事。

我是1977年从四平联合化工厂子弟中学转学来到四平一中读初中的,1979年考入当时刚刚成为省重点中学的四平一中高中部。1981年高考落榜,复习一年改学文科,1982年考入东北师大中文系,在大学入党,是系学生会秘书长,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在共青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如今大学毕业22年,离开我的中学母校四平一中已经26年,这时间已经超过我现在生命的一半了。

在我离开母校中学的26年里,我做了11年文人,其中四年读中文系,7年做文学编辑。当时我和我的同事们培养了中国的一代作家,现在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多是我们从业余作者中培养起来的。其间我自己也开始了文学创作,发表了100多万字作品,于1997年,34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的编号是5517,当时的中国作协只有5千多名全国会员。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我发表的100多万字都是在业余时间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那个时候媒体没有这么发达,发表作品也没有这么商业化,全凭功力。我无法统计自己写过多少字,但肯定远远超过100万字。1997年在《当代》发表最后一篇小说后,没有再继续创作。有了电脑后,我已经不再写作,但现在在电脑里输入我的名字,还可以搜索到我的一些资料和作品,还有一些作家回忆我扶持他们的文字,另外我还看到过写《香魂女》的作家周大新和写《最后一个匈奴》的作家高建群公开发表回忆我的文章。去年技痒,开了博客,偶尔写些小文章,我的博客网址是www.****

上述文字是一个学生向自己的母校、老师做的汇报,看似简单枯燥,但个中滋味只有经历之后才知道。因此

——我感谢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正是我们成熟成长的阶段,我们和共和国一起共同走过了这伟大的30年,中国这30年的伟大变化,有目共睹,震撼世界,也将载入人类发展史册。在这30年中,我们参与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感谢四平市我的家乡。我出生在这里,我的童年和少年在这里度过。 这是个不大的城市,也不是个富裕的地方。在我的少年时代,贫穷使我渴望发展,小城市让我向往外面的世界,求学的艰苦使我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于付出。

——我感谢我的母校四平一中,是这个学校、老师给了我知识和力量,让我有勇气面对外面的世界,让我有勇气面对困难,让我不觉得孤单;是这个学校给了我一个起飞的平台,使得我觉得在外面的世界飞翔是一种乐趣。

我们在北京的同学们也常常聚会在一起。因为我们来自一个城市,毕业于一个母校,因此我们觉得有一种血缘关系。毕业于四平一中的同学在北京很多是很出色的,我在这里写这段文字,不仅是我在写,也是我代表他们在写,我只是他们中普通的一个而已。

我想告诉还在四平一中求学的师弟师妹们,我们和你们一样普通,出生在同样的城市,毕业于一个学校;我们甚至没有你们聪明才智,没有你们的视野开阔,更没有你们现在的条件,所以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们更强、更出色,更有前途,只要你们在四平一中的哺育下努力学习,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请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奋斗缔造未来!

适逢母校60华诞,实在值得庆贺!我们的母校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为母校自豪。衷心地向我的母校致敬,衷心地向我的老师们致敬!

谢谢任殿生校长,谢谢董长文书记,谢谢曾任我班主任的赵勤老师,徐震老师,王义礼老师,张树茂老师,谢谢白娥老师(也是我的同学)!

2008年4月26日于北京

康洪伟

1981年毕业于四平市第一中学,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后分配到北京,在共青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1993年调动到外经贸部所属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后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是中国最早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目前已连续近20年为世界500强企业)总裁办工作,从员工做起,历任部门副经理、经理,总裁办副主任,2003年任集团下属企业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副总经理。

编辑:陈旭
评论区
网友(2010-6-7 14:26:42)

哎呀妈呀!写的太好了,30多年了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文章!是四平人的骄傲,是一中的自豪,学习了!!!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网友(2010-6-7 14:32:29)

大师兄:这词太硬了!一中校友里,你的文章第一!无愧为是知名作家!名不虚传,货真价实!向你学习和致敬!!!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网友(2010-6-7 14:33:39)

一中藏龙卧虎!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ICP备17008604号-1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2216号
校长信箱:spyzxzxx@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