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对四平一中2017级学子而言,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他们终于逃离了“钉钉”的“魔爪”;
这一天,他们终于重回想念的校园。
他们这一届,生于“非典”,考于“新冠”。
遭遇了可能是人生中最漫长的假期,
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高考延期。
但这些种种,
会成为他们成长中难忘的经历。
而这段难忘的经历中,陪伴他们的,
是一座营造健康与安全的校园,
是一座充满歌声与温馨的校园。
今天,这座校园重新敞开了大门,
迎接他们的回来!
领导们的关怀
这一天的清晨,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战高峰带领检查组来到四平一中就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灵计,副市长王柏仲,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张赤参加活动。按照师生开学复课后的入校路线,检查组深入到食堂、教室、监控室等重点区域,仔细查看高三年级学生单人单桌上课、错峰错时就餐等防控举措,听取学校疫情防控及开学准备工作情况汇报。检查组在全面了解学校消毒、防疫应急预案、师生返校准备、校园安全管理等情况后,对学校的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等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检查组指出,校园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是关系每个孩子的大事,关系千家万户。要把复学作为继复工复产后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保障学生健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实现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两手抓、两不误。
开学第一课
为增强学生们的疫情防控意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四平一中2020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安排,政教处主任于早上7:40通过校园广播为学生们上了精心准备的开学第一课。通过这次学习,学生们对疫情防控救治的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我校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后,各班班主任围绕防疫期间纪律要求、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内容,结合高三复习备考,向学生们传达了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同时,各班主任还帮助学生们积极调整心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恰当运用复习策略,端正对待高考的态度,及时有效调节情绪,为决胜2020年高考作最后的冲刺!
严把“入门关”
作为进入校园的第一道防线,校门是极其重要的区域。因此,学校带班领导深入校门卫,组织师生根据工作人员的引导,按1.5米间距有序进入入校通道。教学楼入口处,由专人引导学生“分流进班”,进入教室后,按照座位标签,对号入座,一人一桌,在现有条件下保持最大距离。
严抓“测温关”
学校设立了两道测温关卡,所有进校人员必须按要求测量体温并登记。楼门前设立了体温监测仪器,进教室前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测温,体温正常的学生才能入班。力争做到将危险隔在校门外,将安全留在校园内。校医和其他工作人员严阵以待,一旦发生疑似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严保“后勤关”
学校充分备足防护服、消毒液、医用口罩等防控物资,隔离室及备用教室建设完善,防控物资充足,领用程序完善,确保了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弹药”充足及使用合理。
严查“数据关”
学校开学前对全体学生及家长的出行情况、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系统的摸查。目前,我校师生不存在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史。开学后,居家体温监测卡、晨午检体温表、缺课缺勤登记表、学生健康卡等数据统计,将进行精细化管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学校现已为学生配发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宣传手卡”,明确了学生在校疫情防控每日常规,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学生个人。
严控“食品安全关”
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前需全身消毒并穿戴防护装备,才能进入食堂进行备餐、分餐等工作。为了做到就餐区域不交叉,午餐时学校将盒饭由食堂人员统一配送到餐桌,并进行分餐。就餐前开窗通风,引导学生有序洗手。午饭结束后,食堂使用食品级消毒液,对就餐环境进行消杀。
严防“宿舍关”
为做到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不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学生返校前学校就已组织专人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消毒清洁工作。学生入住宿舍前,所有住校学生都上交了近期身体监测表和承诺书,经校门口和宿舍门两次测温正常后入住。住校生住校期间,每天要求早中晚三次检测体温,体温异常者,将按照学生宿舍突发状况处置流程执行。
在这备受瞩目的开学第一天里,全校师生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学习热情。在操场上,同学们列队而行,展现出一中学子的纪律性;在课堂上,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承载着七月的梦想;在课间休息时,健身操和舒缓的音乐,赶走了疫情笼罩下的阴霾。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能打赢这场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将安全留在校园,将温暖留在校园,将知识留在校园。我们会携手共进,力争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中,让更多的学子考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再创英城教育的新华章!
摄影摄像:李刚、陈旭
航拍:李刚
文案:陈卓、杨志家
排版:杨志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