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四平一中高一新生军训开营仪式:扬帆起航,青春从这里淬炼

初闻柳浪莺,又见秋虫鸣。玉露临风,秋雨酣畅,四平一中的校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青春盛事——2024级新生军训开营仪式。此次开营仪式,校党委书记苏亚利携全体校级领导及政教处主任出席,仪式由高一年级主任张洪刚

2024年08月16日,迎新启航,共绘青春新篇章

随着夏日的余热渐渐退去,秋风送来淡淡的清爽,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学年。在这美好时节,四平一中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一批学子,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踏入了这所知识的殿堂。为了让新生们更快地融入

2024年08月12日,砥砺奋进正当时,昂首阔步新征程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初教学工作会议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为进一步总结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明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工作思路,8月12日下午,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初教学工作会议。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纪晓

2024年07月12日,“业”精于勤“作”于思——第二届欧拉杯系列教学活动

古文《学记》中: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大致意思是“教学应当按照一定的时令进行,各有正式的课业,在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课外的研究和作业”。课后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是教师学科教学

2024年07月08日,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书写规范——“崔化杯”化学方程式大赛

以赛促学,以学促进。为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书写规范,7月8日,高一化学组开展了第一届“崔化杯”化学方程式大赛。化学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十分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

2024年毕业

2024年07月03日,学背结合,夯实基础——“德人杯”政治学科知识点大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加深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于2024年7月3日举办了“德人杯”政治学科知识点大赛。本次比赛由高

2024年06月26日,名校云集,助力圆梦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举办2024年志愿填报指导讲座暨高校招生咨询会

胜高考、赢志愿、向未来。为筑造广大考生与高校直接对话的桥梁,更好地帮助考生和家长合理填报高考志愿,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举办志愿填报指导讲座暨高校招生咨询会,受到广大考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追忆 > 解放初期辽北十中的文艺活动(1949届周永贵)

解放初期辽北十中的文艺活动(1949届周永贵)

2009年12月21日 09:38:03 来源:四平一中 访问量:2201

解放初期的辽北十中,除了上大课(政治学习)外,就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唱歌、扭秧歌。校园内不时响起阵阵歌声和锣鼓声,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每当敲起锣鼓,上自学校领导和老师,下至来自后方的干部子女,不约而同,走上文艺舞台,为开展群众性秧歌活动,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为了迎接解放后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开展“红五月”活动,学校组建了文工团,由王文主任担任指导员,我任团长,并吸收各班文艺委员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共六十多人参加,(后来发展到一百多人),由学校负责文艺活动。老师杨道一、余枫教唱歌和扭秧歌,文艺骨干经过培训,回到班级都起到了“小先生”作用,为参加全校“五·一”秧歌游行,作了充分准备。

“五·一劳动节”早晨,各班秧歌队都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横幅和手持镰刀斧头的秧歌头为前导,腰系彩带,头扎毛巾,伴随着锣鼓节奏,浩浩荡荡走上街头,秧歌队成为游行的前导。在“红五月”活动中,群众性秧歌活动被列入日程,培训教歌员,教唱新歌,讲授音乐知识,学识简谱,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每当集会,开会之前都少不了拉歌,各班之间互不相让,嘹亮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随着学习逐渐走向正轨,文工团大型活动相对减少,开始转向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活动,文工团有时也围绕中心,配合形势任务,排练一些反映军民关系、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慰劳军属、发展生产等内容的小合唱、大合唱、器乐合奏、小秧歌剧等节目。利用节假日庆贺大城市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等),在校内外进行宣传演出。其中张宝中、李泳顺演出了《牛永贵负伤》,王孝仁、朱玉珍演《兄妹开荒》,崔永珊、张玉琴演《支援前线》,高桂苓、李淑琴演《姑嫂劳军》,李介卿演《光荣灯》以及由李捷领唱的大合唱《人民一定能战胜》组歌等等,每个节目都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为开好解放后第一个新年春节晚会,文工团和各班级早早就开始准备。经过紧张排练,晚会如期召开。师生同台演出了独唱、小合唱、大合唱、秧歌剧、京剧等二十多个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大型现代剧《逼上梁山》了,它集中了各班文艺活动骨干二十多人,全剧组中仅扮演林冲的教导主任王文和扮演鲁智深的孔祥云同学,平时爱好京剧,有一定基础,林娘子扮演者有教师余婉和学生张淑芬都是第一次演京剧,经过苦练,也初具水准。其余都是跟着走过场,台下笑声不断,好歹把这出压轴戏演完。

根据当时形势发展,我们提前毕业。正赶上市里筹建宣传队,于是市里便从学校文工团里挑选有文艺专长的初中同学,李克栋、李汉章、袁传贤(袁方)、薛士哲、王俊、田万富、王丽华、李淑芳、王桂荣等随同应届毕业的我和李介卿、王孝仁等十多人,一同分配到市委宣传队工作,从此,历时整整一年的学校文工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8年5月28日

编辑:陈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ICP备17008604号-1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2216号
校长信箱:spyzxzxx@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