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前 编
风云岁月 乱世峥嵘
(1932—1948年)
第一章 学校概况
第一节 时代背景
日本于
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急电国民政府。蒋介石电称 “商请国际联盟进行调解,以免事件扩大。”并采取了绝对不抵抗,以实现其“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
张学良满怀国恨家仇,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带领几万东北军退到山海关以西。致使日本关东军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和热河特区。尽管马占山将军在江桥一带进行阻击,但因寡不敌众,最后退往苏联境内。
日寇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上了伪满州国执政皇帝,东北三千万人民开始了十四年的亡国奴生活。
在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一年半以后,美国开始反攻,使日军在阿芝芝岛、硫磺群岛和塞班岛上全军覆没。日军随之颁布《保安矫正法》、《思想矫正法》、《时局特别法》等,肆意逮捕、关押、杀害爱国人士,严格控制物资。因粮食是军用品,所以按定量只配给老百姓高梁、杂粮和橡子面;中国人吃大米、白面就是经济犯。他们还发动老百姓献铜献铁,凡是用铜作的东西和废铁都要奉献出来;还让学生上街募钱。
1945年4月德国在西欧战场上投降,曾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墨索里尼和德意志的希特勒,罪有应得地落得了可耻下场。日本在亚洲战场上也是苟延残喘。伪满洲国发布了《非常时局法》,进一步加强对老百姓的控制。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当时的社会局势是,国民党的统治虽然大势已去,但还在作最后挣扎,蒋介石企图扭转局面,但终究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从四平街沦陷开始,教育处于无政府状态。许多青年学生,虽有求知欲,但没有一所中学开课,因此他们只好向道东天主堂向外国传教士提出补习英文的要求。外国传教士刚恒毅、米贵德应邀,于1932年在道东的南二马路天主堂院内,成立英文补习班。学生从十几人到几十人,每天上午由两位传教士授课两节,不收学费。这就是私立四平街天主堂英文中学的前身。这所学校在社会的大变革中不断变更,最后与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有一脉之源。
第二节 名称及校舍的变更
一、1932年,天主堂的外国传教士刚恒毅、米贵德在道东二马路天主堂院内成立英语学习班。
二、1933年3月,在办学习班的基础上,由天主堂神甫拉皮尔创办私立四平街天主堂英文中学,因为新开设商业专业课,因此校名改为“私立四平街天主堂英文商业中学”。
三、1937年,由于新校舍在道东北六马路小东门附近建成,迁校以后,学校更名为“私立四平街晓东中学”。 校舍为三层灰楼,有温水采暖设备。东西两部分对称,面积较大。两部分的第一、二层楼各有两个教室(共八个教室),第三层各有一个大宿舍,为学生第一、第二宿舍,住信教的学生。
楼的中间部分比较狭窄。二、三层楼都是神职人员的独身宿舍(外人很少进入)。一层楼走廊南边的两侧各有校长室一间,管学生的修士办公室一间,副校长、主事室一间,教员室两间,神职人员食堂两间,厨房一间。楼下有地下室,供防空时躲避之用。校门东侧有瓦房,为学生第三宿舍,住不信教的学生。西侧有小教堂,除周日去市内天主堂参加活动以外,其它六日都在校内小教堂作“弥撒”。
楼后东侧是学生食堂、厨房、厕所,西侧是大礼堂,院内北部是大操场,有
四、1938年,伪满洲国实行“新学制”,将原来初高中各三年缩短为合计四年制,又将普通教育改为实业教育以实行愚民政策。晓东国高仍然是商业学校。
五、1941年,伪满州国成立四平省,将四平街改为四平市,校名也改为“私立四平晓东国民高等学校”。
当时,校舍仍位于现在道东的北一纬路东,七马路北,即原来小东门附近(现为客车厂厂址)。
六、
七、1945年,由四平省立第二国民高等学校重组后新建立的辽北省立四平中学开学。由原副校长苏铨带领师生从道东的二马路临时授课地点---澡堂搬到了原四平警察学校,条件较好。
八、1949年8月,原辽北省在合并于辽西省以后,校名随即改为辽西省立四平中学,1958年迁入现在校址。
第三节 学生情况
一、1932年天主堂院内成立英语学习班,有学生十几人,每天上课两节。
二、1933年3月,私立四平街天主堂英文中学,经梨树县批准,春季招生30多名(名单附后),命名为中一班,由天主堂负责办学经费。
在1933年夏季又招收一个班,学生约有50名,命名为中二班。1934年、1935年各招一个班,1936年又招两个班,分别命名为中三、四、五、六班。学生都不少于50名。
三、更名为私立四平街天主堂英文商业中学后,学生入学,由学校统一编学籍号,从1号到1000号,以后再重复。以此代替姓名,以解除外国人记汉字的麻烦。师生中有很多人信天主教,学校强调礼貌纪律教育,校风比较好,教学质量较高,一些外县学生要求转入上学。
在梨树县召开的一次运动会上,学生取得
四、1937年,学校更名为“私立四平街晓东中学”后,有教职员9人,学生169人。
因报考学生太多,所以新生入学比较困难,主要原因:
(1)私立学校比官立学校的招生日期晚,学生有两次报考机会;
(2)农村学生只有被商科、工科学校录取,才有机会到城市参加工作;
(3)如果家族是几代天主教的信徒,那么,家长便认可天主教的学校。
(4)信教的比较贫困的学生,可以得到教会在经济上适当的照顾。
基于以上原因,报考的学生便特别多。以1942年为例,在招生120名新生的情况下,报名人数却高达2040人。有些信教学生远自洮南、白城子和热河赤峰而来。
学校为了解决考场和评卷问题,采取两榜制。首先是学生进行口试、身体检查和体能测验,经综合评定以后,有1000名学生被第一次录取,再参加日语、满语和算数三科的笔试,最后选拔确定120名合格新生。
学生入学困难是实施“新学制”的必然结果。然而却给日本校长受贿制造了有利条件。
晓东中学毕业生被大学录取的比率很高。
五、
六、1945年,新成立的辽北省立四平中学将原来的学生班级相应地改为高中一年级两个班,初中三年级两个班,初中二年级一个班和初中一年级三个班。学生约有350人。在三战四平以后仅有高中五个班(高二、三年级各有两个班。,高中一年一个班),学生304名。有初中八个班(初三、初一各有两个班,初二有三个班,还有先修班一个),学生568名。全校共有十三个班,学生872人。
第四节 行政领导及师资
一、1932年成立的英语学习班,
校 长:刚恒毅(加拿大籍神甫,地理硕士)
副校长:杨愚(兼教语文课)
教 师:米贵德(加拿大籍修士、教英语、协助作教务、训育工作);郑宏德、郎纯仁(修士,教英语)、井山××(日本人,教日语)、林含辉(教修养、语文、历史、地理)、李春城、高惠风、林国政、刘××(教数学)、崔宝珠(教语文)、高惠风(教物理)、李××(教化学)、丁国华(教地理)、姜德吾(教商业)、穆锡柄(教情物、美术)、王庆祥(教音乐)、韩景昌(教打字、兼作职员)
二、私立四平晓东国民高等学校
1、教会学校
天主教的圣卫亚道会是财团法人。神甫郭伯德(加拿大籍)是法人代表,统管全面事宜;神甫周济东(美国籍)是校长,管理学校工作,兼教英文课;神甫莫芳民(加拿大籍)管理传教事宜;还有修士米贵德(美籍)、巴高德(加籍)、郎纯仁(加籍)、范霭夫(加籍)和大伦(加籍)等,既教英文课,又分管总务、舍务事宜。
办学经费和神职人员生活费由加拿大奎北克校主教团给以资助,学费也是办学经费的来源之一。
2、学校机构和任课教师。
校长周济东兼英文课;副校长李春城兼国民道德、神课;教务部长林国政教数学课;训育主任徐文章教数学课;舍务部长丁同华教地理课;体育部长邱明仁教体育课;总务部长郎纯仁兼英文课,以后设主事中村传兼日语课;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外国传教士被集中,杜志远继总务部长兼打字课,黄文焕为炼成部(分管防空)长兼数学课。
日语课:教师:五十、川琦、河野、野母清美、佐滕正一、柏木宽吾、白川洛京(朝鲜人)、田炳祚(朝鲜人)和单茂生等。
满语课:崔宝珠、王化清。
物理课:栾好风
化学课:姚吾越
生物课:于福生
历史课:刘汉佐
英文课:外国五位修士任课
事训练课:由现役陆军中校于奇伟教军事要领,中士索佘堃佐示范动作。勤劳奉仕由范霭夫负责组织。此外有职员杨公权、左广仁、刘景贤、刘宝森和工友庞尽忠、闫文宣。
在1941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所有外国传教士都被集中在四平拉丁馆内,由热河派来的中国修士刘汉佐负责管理校舍兼舍监工作,杜志远任总务部长。
由于时局紧张,成立练成部,黄文焕任部长,分管防空一切事务。
三、伪满四平省立四平第二国民高等学校的137天
1、新任命津岛胜一(从间岛省今延边调来)为校长,苏铨(从海龙县调来)为副校长,原主事中村传调往安东。
2、改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工科课程。调工业课教师佟知芬、郝振宇,聘郑恩廷教工业课;留任教师有柏木宽吾(日语)、黄文焕(数学)、姚吾越(化学)、张金堂、季廷恭(商业)、索佘堃(军事助教)、栾好风(物理)、杜志远(总务主任),调赵克襄(语文)、赵汉奇(数学)、罗振魁(生物)、聘戴尊英(物理);调出林国政(八面城)、丁国华(开原)、邱明仁(昌图)、王化清(东丰);被解职:徐文章(数学)、于福生(生物)、许鼎元(商业)。
加紧防空演习,学校新建练成部,黄文焕兼部长负责防空一切事宜。
四、四战四平时期,国民党辽北省立四平中学
苏铨任第一任校长。原有教师黄文焕(数学)、姚吾越(化学)、栾好风(数学)、佟知芬(数学)、郝振宇(数学),新聘请的有赵克襄(语文)、韩殿英(语文)、赵汉奇(物理)、罗振魁(生物)、戴尊英(物理)等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校秩序比较正常。
二战四平之后,四平中学重新开学上课。教育厅任命赵芳亭为第二任校长。教师队伍比较整齐,教学质量比较高。陶达材为教务主任(兼英语),宋绍武为训育主任(兼公民),邱明仁为体育主任(兼体育),杜志远为总务主任。
聘下列教师任课:赵克襄(语文)、赵善治、赵汉奇(数学)、栾好风(物理)、姚吾越(化学)、罗振魁、孙治元(生物)、陈大州(历史)、才德文(地理)。暂使用或选用旧教科书。职员有于喜江、张海丰、刘伯林、牟广有和宋有志等。青年学生能够热心学习,认真读书,学校秩序比较好。
1947年春,学校重新开课。省教育厅派社会教育科长张光中兼任四平中学第三任校长。聘请营炳为教务主任(兼语文),白湧泉为训育主任(兼英语),邱明仁为体育主任(兼优育),杜志远为事务主任。财会工作接受省政府会计处下派会计师徐光汉的监督。
继续聘任的教师有:语文课徐景璋、崔颖、冯国治,数学课赵善治、梁文仲,物理课赵汉奇、栾好风,化学课姚吾越、陈永安,历史课雷泽、陈大州,地理课才德文、闫守智,音乐课朴承业等。
新聘教师有:语文课尚知行、刘剑吟,数学课李风章、徐文章、黄文焕、梁一民,英语课王希唐,公民课汲任,生物课刘文秀、韩景春,军训课梁 ,童子军课陈润等。张光中曾在沈阳师资训练所任训导长,带来毕业生张庸夫、白玉润(白湧泉)作英语教师,数学教师张唯一,公民教师张德祥,生物教师陶振邦,美术教师丁镂等人。
职员有于喜江、张海丰、左青军、郑殿祥、牟广有、牟广信和工友宋有志。学校有了好的学习环境(添加了新桌椅),又有高素质的教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四平攻坚战(也称夏季攻势)结束后,原教务主任曹炳寰任代理校长(张光中无颜回校),维持学校局面,推举雷泽为教务主任,林国政为训育主任,邱明仁继任体育主任,杜志远继任事务主任,原来从外地聘请的教师也都不回校任教了。除家住四平没有离开的姚吾越、赵善治、陶振邦、徐景璋等人以外,又新聘请丛树藩(语文)、史维纪、胡冰天、金殿士、邱守成、刘志英等教师任课。因多数的学生仍在沈阳第五青年中学继续上课,在校学生人数不多。
第二章 学校管理
一、私立四平街天主堂英文商业中学时期
这段时期,学校强调纪律教育又注意礼貌教育,因此学生素质较好。
二、私立四平晓东国民高等学校时期
(一)教育宗旨和学校任务:
教育宗旨:以养成忠良之国民为目标,向学生进行“日满亲善”、“一德一心”、“同文同种”、“共存共荣”、“民族和谐”、“王道乐土”、“大同世界”的教育。也就是以“日满亲善”为借口,以“王道乐土”为招牌,达到为日本天皇、满州皇帝的顺民目的。
学校任务:以实业教育为根基,兼授生活上有实用价值的文理课程,藉以实行人格教育,培养国家中坚人物。但当时领导者的初衷是让国民只懂得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知识,祖祖辈辈能做好奴隶。
(二)奴化教育
1、日常规范
①向“天照大神”像行礼。师生在每天到校、离校时,都要站在校门前向校长室里供的“天照大神”像行90度的深鞠躬礼,否则就是“思想犯”。
②举行升、降旗仪式。每天早、晚召开早、晚会时,师生齐集操场,升日、满两国国旗,唱日、满两国国歌,向东京皇室、新京帝宫进行遥拜,向在侵略战争中死去的日本人亡灵默哀三分钟,用日语齐读“国民训”,听副校长或主事训话,作建国体操,然后上课。
③宣读“诏书”仪式。在每周周一的早会时,举行宣读“诏书”仪式,先后有“皇帝即位”、“回銮训民”、“国车奠定”和“时局诏书”等。先由带白手套的教务部长低头齐眉双手高举“诏书”,送给副校长或主事,教师身着和服,配绶带,与学生低头静听。事后再由教务部长送回,然后听副校长训话。
2、校外活动:
①节日期间,师生到神社作祈祷。在
②祝捷活动。日本强占中国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时,师生们也要到神社搞“祝捷活动”,并祝“武运长久”。
③自肃哀悼日。每月14日是四平市的自肃哀悼日。有满载日本侵略者的骨灰专列火车经四平运送回国。由训育主任各率两班学生,打着协和青年团的长条团旗,参加迎送活动,从而宣扬“大和魂”和“武士道精神”。尽管学生们的学习受到影响,但是他们的心里却是高兴的,因为“日本话,不用学,再过几年用不着”是历史的必然。
④召开“振兴国民精神”大会。在1945年3月时,轴心国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都已经先后在欧州战场无条件投降,只有日本在亚州战场上还作垂死挣扎,但日本军还召开振兴国民精神大会,自欺欺人地叫嚣“皇军必胜”,祈祷“武运长久”。
⑤听汉奸张景惠的“训话”。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到盛产大豆的四平进行“视察”,政府官员及各中学师生都站在四平师道学校的路旁夹道迎送。在黄沙铺路、清水净街的道路两侧,行90度的深鞠躬礼,还要长时间弯腰低头听“训话”。
⑥国民党南京政府主席汪精卫到满州国的新京(今长春)访问,路经四平。师生们自制青天白日国旗,在火车站欢迎。当时人们都以为他是民族英雄,在旗杆上还有一个小黄旗,写着“反共救国”的几个字,但学生不懂其含意,可见日本的愚民统治十分厉害。
日本人搞奴化教育是很费心机的。
(三)严格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严格的,但也是非人道的。
1、新生入学以后,统一编排学籍号,从1号起到1000号,以后再重排。单号编入甲班,双号编入乙班(每学年两个班,共八个班型),主要是解决外国人认中国字的困难问题(以学籍号代替姓名)。
2、走廊里有衣帽挂,进教室不许戴帽穿大衣;室内外保持肃静。
3、教师上课以后,学生想再进教室时,必须到巴修士处领取“入堂证”。
4、下课必须退出教室,到操场。谈话时不许搭肩、搂腰,遇风雨天时可以到礼堂去(礼堂里有小窗户,修士可以监视学生活动)。
5、到办公室时,要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并且要敬礼。
6、平时不许外出,周日也限制外出时间。
7、住宿生要严格遵守各项制度。住宿生在就寝以后,不允许去厕所,只有在十二点钟以后,修士开锁方能使用;在熄灯以后,住宿生受到舍监修士从墙壁上小窗户中的监视。
8、信天主教的学生,早晚要有一定时间随神职人员到校内小教堂作“弥撒”。
第三章 教育教学
第一节 私立四平晓东国民高等学校
一、课程设置
日本在殖民地的教育是通过奴化教育、愚民政策和进行法西斯统治等三种手段实施的。其中以奴化教育为主,在奴化教育中又以课堂教学为主。
1、奴化教育:
(1)在课堂教学方面;
①国民道德、建国精神课:在国民道德课中,编造“东北人民痛恨张家父子,恳请日本天皇派仗义之师,使东北独立,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我国之建立,令友邦之仗义尽力”,要对援助表示感谢和报恩。我国皇帝又将访日本,宣诏训民:以日满一德一心,两国人民益行亲密,遂永久不分离之关系,更要作皇帝的顺民”
的谎言,从而掩盖了在1931年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真象。至于在“回銮训民”诏书中,要求中国人听从日本人,惟命是从。
做天皇的顺民,才是日本人的真正目的。
后将国民道德课改为建国精神课。在建国精神课里,把民间传说的“天照大神”编入教科书中,强迫师生信仰,从而宣扬“唯神之道”。说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传下来的,日本昭和天皇是“现人神”,还说天昭大神也是满州的祖先。既然是一个祖先,遗留下来的资源就可以共同开发,从而制造侵略的‘依据’。
②日语课。在课文中编入伊藤文侵略朝鲜的阴谋活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在中日海军大战中的无耻地嚎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的经过,乃木希典陆军大将在幼年时接受法西斯教育的经过等内容,从而鼓励学生的好战思想,以便为战争送命。
对学习日语成绩好的学生采取日语语学检定的办法。对达到特一、二、三等成绩的人,每月分别发给语学津贴十、八、六、四元钱;对想考高等官的人,日语成绩必须达到特等才能允许报名;合格后可改用日本姓名,加入日本国籍,享受日本人的待遇;对于日语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罚站,打嘴巴,用脚踢,或者学生之间站成两排,互相打嘴巴;日语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许毕业,日语成绩不好的也找不到工作。
③满语课。从《古文观止》中挑选《捕蛇者说》《卖柑者言》《桃花园记》《醉翁亭记》《五
④历史课。不许讲中国历史,更不许说自己是中国人,只能说是满州国人。在教科书中只有东北少数民族的历史,从肃慎开始,挹娄、女真、鸟桓、鲜卑、扶余、高句丽一直讲到满清的祖先。编造出“有一群仙女,在长白山天池洗澡时,有一只喜鹊口衔朱果,投于一仙女怀中,食后便生清太祖努尔哈赤”云云。
编造历史是日本人的一贯手法。
⑤地理课。不许讲中国地理,更不许挂中国地图,在教科书中只有“满州国南邻渤海,北接大、小兴安岭,东与朝鲜相邻,西以长城为界,自然形成一个国家。地大物博,产品丰富,人口稀少,急待开发……”的记载,这与满州国歌中“……人民三千万,人民三千万,纵加十倍,也得自由……”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为向东北移民,使东北成为殖民地,建立“开拓团”作舆论准备。
⑥军事训练课。在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派现役军官到学校教军事训练课。陆军中校于奇伟教军事要领,助教中士索余堃做示范动作,为学生毕业后应征入伍、替日本人当炮灰打下基础。在军事课上,特别强调阶级服从,如果有些动作不合要求就会被助教拳打脚踢;学生在街上走路时,低年级学生必须先向高年级学生敬礼,否则就要挨打,路人为之不平,但也无可奈何,警察无能为力,因为助教可以打警察。
四平师道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日才可以出校,两校学生在街上相遇,因小事就动手厮打,朝鲜学生更可以随便打中国学生,之所以人为地制造上、下班学生之间、校际之间、军警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是为了使这群人之间产生仇恨,互相残害,以减轻和转移中国人对日本统治者的仇恨心理和敌对情绪,以达到用中国人制服中国人的目的。
⑦英文课。除校长兼课以外,还有五位修士任课。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能方便传教,这是私立学校的特点。
⑧商业课。商事要项(一、二年级)季廷恭;商业簿记(三、四年级)张金;商业法规(三年)、商业文(四年级)许鼎元;珠算(一、二、三、四年级)姚吾越兼;打字(一、二年级)先后由韩景昌、单茂生杜志远任教。
2、实施“新学制”。
1938年实行“新学制”,其特点为:
①缩短学习年限,将原初高中共六年,合并为国高为四年制;
②变普通教育为实业教育,只有省会所在地才可设置工科、商科。所有外县一律为农科国高。农科国高就要种地,种地就要不违农时。增加劳动时间,减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机会,学生不以学为主,而是以农为主。因此“新学制”是愚民政策的产物。学科设置、教学内容是为之服务的。
③设立勤劳奉体课,强制学生参加社会劳动,以解决因战事导致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④让学生沿街向行人乞讨,以支援战争。
第二节 学生思想认识的变化
战斗虽然结束,然而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却依旧存在许多疑惑,并且思想不稳定。
(1)民主联军的人数少,使用旧式武器,却能够长时间的抵御人员众多、武器装备先进的国民党正牌军,这到底是是什么原因?学生通过事实,才开始领悟到: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不同,因此战争所产生的胜利和失败的结局,必然是不同的。
(2)通过四平保卫战及以前的抗日战争,学生们认识到战争的胜负是由战争的性质决定的。正义的战争,是无往而不胜的,于是,学生对共产党的胜利才心服口服了。
(3)也有少数人认为:“什么国民党啊,共产党啊,只要不打仗就好啊!”在当时有这种思想也不足为怪。因为对任何事务,都要有个认识过程,这也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
(4)后来青年学生对蒋介石、国民党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学生有盲目正统观念,错误地认为蒋介石是国父
第四章
社会活动
一、私立四平晓东国民高等学校时期
1、在实行“新学制”时,就强调学生参加“勤劳奉体”。学校要求学生给飞机修掩体(修三面土墙),以后是给飞机拆零件。把拆下来的锌、铝、铜 片、合金支架、电线分别堆放。学生早出晚归,来到了平时不许去的飞机场,看到了在报纸上看不到各种各样的破飞机(以前听到看到的是皇军节节胜利、所向无敌),而且在破飞机上还有日本国徽。学生们心里想这种“武运长久”还能长久到什么时候呢。所以,学生们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在精神上是愉快的。
2、加紧防空演习。学校建立练成部,由教师任部长,负责一切事宜。
(1)宣传各国飞机的类型、标志和防空知识;
(2)个人一律穿短衣、长裤,扎上袖口、裤角,上衣带上名签,准备口罩;
(3)门窗玻璃糊上横竖斜多次交差的纸条;
(4)准备水桶、铁锹、勾子、沙箱、沙子等防火工具;
(5)作黑红两色窗帘、灯罩,搞灯火管制;
(6)在房屋附近挖防空壕;
(7)在街道两侧修临时行人待避所;白天发生空袭时,行人要到街道两侧的行人待避所待避;对所有违反者要严历处罚;
(8)每月18日为防空日,统一鸣笛,搞防空演习,对不按要求做的要严厉惩罚;
(9)电话机旁日夜不离人,及时交流防空情况;
(10)设防空监视哨,掌握飞机情况。
二、伪满四平省立四平第二国民高等学校的137天
到西安劳动。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出发之前,先到“四平神社”,让日本和尚做祈祷。由日本校长率领,班主任柏木宽吾、张金堂、栾好风、索余堃协助,到西安以后,要为新矿井修筑铁路专用线。每天劳动8—10小时,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合格不能收工。学生住在用席子搭的两个大棚子里,两侧是又潮又凉的木板,中间是人行道。吃的是高粱米饭、包米面饽饽。喝的是带点豆油星的白水、白盐、白菜汤。这种生活持续了两个多月。平时曾流传说:“日本人吃高粱米,没法子”。现在有200多学生亲眼看到两个日本人吃了两个多月的高粱米饭,他们也是没法子。以后,日本的监工人员也上前线去了,学生们说话自由了,所以学生们心态也比较乐观了。
三、文艺演出
在四战四平时期的国民党辽北省立四平中学,学生们主动组织义务演出,演歌剧《夜半歌声》,向社会募捐,用以修复校舍,购置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和支持,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参加演出的有薛世贤、张保宗、王瀛华、苏殿臣、崔永琳、陆振鹏、李景山、曹振亚、赵培勇、史范、王春义、马景衡、李永顺等人,参加伴奏的有周永贵、王德卿、刘文翰、张书范、李信明、王德发、李恩波等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四平女中马淑兰同学,她能冲破封建束缚,为青年、为学校、为社会作出贡献,更是可敬的。
第五章 特殊历史事件
一、日寇统治东北时期
在
学生教师到校以后,停止上课,接受搜查。搜去教师的教案(对照笔迹),检查油印机使用油墨颜色,钢板字迹、蜡纸、纸张等。同时对学生也进行搜查,最后集中在大礼堂脱去衣裤,进行搜身。从教室、宿舍到衣箱、床铺等处。还和爱好文学写作的学生谈话,企图寻找线索。
在四平师道、女子国高也发现革命传单。最后在师道学校抓去语文教师谭宝珍和学生张凤起等五人,以此结案。
二、晓东国高时期
学校教师韩景昌爱好写作,写过一首《日末》诗,被逮捕后长期关在新京特种监狱里,经受残酷折磨却威武不屈。在日寇投降时,他被狼狗咬死。
三、四平中学时期
1945年8月,一些中小学教师、伪省市公署职员、文化医务界的知识分子参加了一个报告会。从新京来的人做形势报告。大家都一致称赞他很有胆量,说出了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增强了反满抗日的信心。几天后,日寇宣布投降。如果没有苏联出兵东北,日军会有大的逮捕行动。
四、中
学校事务处曾经被盗,教会以鞋印的大小,诬陷信教的教师,该教师被无理拘留一天以后得到释放,这体现了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教徒的不信任。
附:革命传单,原丹东市政协主席吴世文提供。
告同胞书
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
今天是
(此处有遗漏,约一百字)
同学们,我们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你们正在求学时期,是反满抗日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切莫辜负祖国的殷切期待。(遗漏两句话)你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壮志,卧薪尝胆的苦心,不为大东亚战争效劳,不为大东亚战争卖命。青天白日之旗尚待你们高高撑起,光复祖国的钟,尚待你们奋力敲击。同学们,打败日本鬼子,雪国耻,报家仇,赢得全中国的胜利已为时不远了。让我们信心百倍的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