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远去,春天已到来,疫情虽然阻挡了我们相遇的步伐,但却无法减弱我们心中对学校的向往和知识的渴望。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2020年4月27日,我们在校园里举行国旗下的演讲——《七月花开,未来已来》。
学校升旗手和主持人
高三同学们,通过直播在班级参加升旗仪式,观看国旗下演讲。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通过线上直播参加升旗仪式。
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迎着接每一天。
《七月花开,未来已来》
2017级 刘思彤
再漫长的寒冬也阻挡不了春天的来临,高三的我们也终于齐聚一堂,迎来了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是一次独特的经历,无论是我们的排队入校,每日测温,早晚消毒;还是学弟学妹们的直播升旗仪式,云开学,线上测试,都给高中生活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当我们排着队进入校园的时候,应该想到,开学的背后,又有多少艰难,多少付出。
我们的家长们,为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学的问题时常困扰,还要承受着我们的情绪波动,引导我们不再焦虑;我们的老师们,也渴望摆脱十八线主播的身份,面对面地为我们传授知识,指出问题。学校在我们归来之前,做了无数的消毒与准备工作,无论是校门口,还是走廊中,都有老师在维持秩序;楼门口有三个通道,三种不同的测温方式,传递的却是一样的责任与关怀。
在这条路上,我们从不孤单。有他们在支持我们,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再畏惧,有勇气走向明天。也许我们会遇到困难,会觉得痛苦。但是,正如约翰·肖尔斯曾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我们要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走出挫折,克服困难,继续前行,赢得最后的胜利。
疫情当下,我们该看到的,其实还有更多。
钟院士坚定转身,将安全留给了别人,两次走向了最危险的地方,“侠之大者,国士无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国外的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喊出对祖国的承诺。正如基辛格所说的那样,中国,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疫情当下,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放眼长远,与国家民族同生死,共命运,才能有责任,有担当,才能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成为未来社会的希望。
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你们还没有正式开学,直播课和线上作业的形式也许对自律能力和学习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也许每天在家24小时的学习生活让人感到不适应。但是,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克服焦虑,迅速适应,在网课中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为实现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说,这届高三太难了。前段时间网上对这届高三的定义是这样的:将在2020年毕业的高三生,他们大多数在非典期间出生,马上要高考了,又遇到新冠肺炎,还不能复读,目前在家听着网课发困,很惨的一代人。我们难吗?看起来似乎是这样,但仔细想想,又不是。
其实我们不必再说难。浩瀚星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重任才显得深邃神秘,我们的高三生活,也必将因这独特的经历而变得不凡。
戴着口罩上课,习惯了之后和不戴口罩没有什么区别,每日测温总共也耽误不到三分钟,假期的网课,老师们也都精心准备,试卷虽然是电子版,但一样都没少。那些我们认为的不利条件,又有多少是我们为自己的不自律和做不到找的借口。距离高考仅剩70天,我们应该去尽全力地拼搏和奋斗,为自己的青春和时代的考验交上满意的答卷。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一代人,要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希望,担得起未来的重任,书写不凡的乐章。
从现在起,坚定学习的信念,不再沉耽于过往,而是把握当下,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笔记,答好每一套试卷,用青春与智慧,书写青春的华彩乐章。高考不是终点,却是我们这一阶段努力的目标,它不只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更是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命运,提升自我的机会。七十天的时间,足以让我们用努力见证奇迹,用拼搏书写青春,实现梦想,走向我们想去的地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愿我们都能以此为始,寻梦天际,利用好每一分钟,去实现最美的梦想,圆梦七月,终谱辉煌。
随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高三的我们已经复课三周了,期待着学弟学妹们早日回归校园,春暖花开之际,与你再相见。
篇外:
前方报道由李刚、陈旭为你直播~
宣传:四平一中学生会
文案:2017级 邓童予
2017级 刘思彤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