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7日,青春如焰耀赛场,球场腾跃正当时 ——四平一中高一年级举办第九届“思齐杯”排球联赛

1开幕序曲:誓言铮铮,点燃星火初夏时节,激情涌动。为践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播撒体育的种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锻造学生的强健体魄与坚韧品格,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举办了第九届“思齐杯”排球

2025年06月16日,与未来对话,为梦想护航——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诚邀您参加2025年志愿填报指导讲座暨高校招生咨询会

广大考生、家长朋友:您好!万卷诗书铸剑待发,名校云集筑梦启航。为满足广大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高校专业选择、高校招生政策等信息咨询的需求,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将举办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讲座暨高校招生咨询会。一

2025年06月14日,四平一中第四届“跳蚤市场”|毕业季的绿色接力!

毕业季的绿色接力让知识与爱心循环不息四平一中第四届“跳蚤市场” 一本本承载着奋斗印记的手写笔记,一册册陪伴过青春时光的教辅书籍,一次次充满欢声笑语的交流议价……这个夏天,四平一中校园里涌动着一股特

2025年毕业

2025年06月04日,启程 · 致青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毕业典礼圆满举行

启程 · 致青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毕业典礼圆满举行 6月4日上午8时58分,阳光洒满校园,旗帜迎风飘扬。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学校体育场隆重举行。校级领导、中层以上干部

2025年06月03日,车灯为引照前路,师心护航启新程 —四平一中举行“照亮前程”祝福高三助威仪式

车灯为引照前路师心护航启新程四平一中举行“照亮前程”祝福高三助威仪式青春不散场,不舍化繁星6月3日19点30分,四平一中校园里涌动着温暖而激昂的力量。2025届高三学子们整装待发,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照

2025年06月03日,行走的思政课 | 高二学子实地探访梨树模式,解码乡村振兴中的生产力密码

当思政小课堂遇见社会大课堂,当课本上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理论邂逅黑土地上的实践创新,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6月3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政治组在杨青岩组长的专业指导下,由高二政治教师李香凝带

2025年05月30日,践行乡村振兴,感悟黑土思政——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政治组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活动

践行乡村振兴,感悟黑土思政为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充分挖掘本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5月30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政治组精心组织学生代表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师生一行走进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1970-79 > 1972年毕业

1972年毕业

1972年12月23日 13:40:47 来源:四平一中 访问量:9192

这张照片很珍贵,距今己46年,是我教过的毕业班,当时辛学瞬老师是班主任,我是副班主任,第二排左起:辛学瞬,陈大夫,宋治,马敬光,徐振刚,(接下来的三位是联合进驻一中的工宣队)陈国贞,王玉林(我),陆榴明(现居住上海)。

难忘母校,难忘老师
1972年毕业生 张健成
四平一中是我的母校,离开那里一晃36年了。现在每每想来,在十年动乱中能遇到那些优秀的老师,能得到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启迪,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尽管光阴荏苒,母校老师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
王有珍老师是当时学校的主要领导之一。在我的记忆中,王老师是个严师。他强调纪律,对学生严格要求。当时社会上流行年轻人留长发、穿白鞋。在四平一中是不允许的。王老师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文革后期,这种严格管理对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更喜欢王老师在大会上的讲话 —— 开门见山,思维敏捷,抑扬顿挫,有逻辑性。现在可以悄悄告诉王老师,我们曾多次私下模仿您讲话的语调和姿势。那时无知,老师见谅了。
马敬光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同时教我们化学课。马老师的课讲的非常好,声音洪亮,概念清晰。记得在讲原子结构时,马老师说:“原子是空的。如果把原子比作我们的教室,那么原子核比小米粒还小。尽管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如果我手上的这个粉笔头是用原子核做成的,把它放到天平的一端。在天平的另一端放上一千辆坦克,再加上一千门大炮,你们说怎么样?—— 也压不过粉笔头”。现在想起来,马老师讲课时的神气、语调仿佛就在眼前。三年前的春节,我去看望了马敬光老师。看到马老师身体很好,我心里非常高兴。
宋怡老师教我们物理课。这是一位施教于乐、给人知识和幽默的好老师。因此,同学们都把宋老师当作朋友,宋老师的物理课也成为大家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记得有一次,铃声响过后,宋老师走进教室。他把教案放在讲桌上,一言不发径直走到最后一排。少许,忽听得“啪”的一声。之后是一个同学的声音:“哎呀,打我干啥”?大家回头看去,原来是宋老师在那个同学的肩上拍了一掌。“怎么是我打你,你也打我了”。听了宋老师的话,大家愕然。之后宋老师走向讲台,开始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讲课过程,我想很多同学都是难以忘怀的。
我的数学老师有好几位。刘生老师教我们代数和解析几何,戴莲芳老师教我们平面几何(我是这门课的课代表),徐振刚老师和辛学顺老师也给我们代过课。这几位老师的课都讲的非常好,听他们讲课不知不觉就下课了。1972年被称为教育回潮的一年,当时曾传说要恢复高考。因此,大家都很用心学习。我也找了几本老高三的数学书,利用课下时间向刘生老师和戴莲芳老师请教过很多问题。两位老师也鼓励我努力学习,等待机会。尽管教育回潮只有一年,但打下了坚实基础,坚定了求知信念,这对后来的进步至关重要。
张国瑞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到四平一中的第一堂课就是张老师的语文课。记得是讲毛主席的七律诗《登庐山》,一连叫了几名同学朗读这首诗都没“过关”。那时年轻气盛,很想在大家面前露一手。于是我举手(老师手里的花名册还没有我的名字,叫不到我)要求朗读课文。得到张老师的同意后,我便开始朗读:“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读完后感觉不错。张老师的评语是:勇气可嘉,声音洪亮,但平翘舌不分。后来呀,同学们都以此开我的玩笑,偶尔还学几句。没办法,平时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当时的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
陆留明老师给我们上政治课。当时是讲十次路线斗争史,讲的严肃,听的紧张。陆老师是从上海来东北插队的知识青年,抽调回城后在四平一中教政治课。她个子不高,话不多,但非常质朴。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一次劳动。当时陆老师用双手去搬动很大一块冻土,她的行动带动了大家。
母校的老师和事情还有很多,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母校六十华诞之际,我要送上一份思念和祝福 —— 难忘母校,难忘老师。祝愿我的母校不断发展,祝愿我的老师福寿安康。


1972届4年级03班
班主任:马敬光
张健成提供照片,特此感谢。
张健成,男,1954年5月出生。1972年12月毕业于四平一中,就读班级是四年三班。1973年至1975年在农村插队,1976年、1977年在四平纺织厂工作,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大连工学院(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在四平市科技研究所工作。1983年9月到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前身)读研究生,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东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教授、液压与气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机电系统的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最优控制理论与系统”和“液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课程。2000年获东北大学“江河奖教金”。主持、参与多项科研工作,1993年获沈阳市科技进步2等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3等奖。出版教材4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10篇被EI和ISTP收录。
通信地址: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邮编:10004;EMAIL:jczh****@mail.****;联系电话:024-83680996。


董绍华
1972年毕业于四平一中,1972年-1978年在青岛海军航空兵部队任机械员,1978年-1982年在四平市容办公室任北门街市容管理所所长,1982年-1984年在四平市城建局职教科、综合科、人事科工作,1984年-1986年任四平市城建局人事科副科长,1986年-1992年任四平市政工程公司书记、经理,1992年-1994年任四平市自来水公司经理,1994年-1995年任四平市城建局党委副书记兼四平市自来水公司经理,1995年-2001年任四平公用事业局党委副书记兼纪检书记,2001年-至今任四平公用事业局副局长。

编辑:陈旭
上一篇:1971年毕业
下一篇:1973年毕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ICP备17008604号-1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2216号
校长信箱:spyzxzxx@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