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政小课堂遇见社会大课堂,当课本上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理论邂逅黑土地上的实践创新,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6月3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政治组在杨青岩组长的专业指导下,由高二政治教师李香凝带队,组织高二政治学生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行走的思政课"。这场以 "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乡村振兴之农业篇" 为主题的实践教学,让同学们在黑土地的田间地头,触摸到了理论与实践碰撞的火花。
田间课堂:解码梨树模式的生产力密码
在10公顷的梨树模式示范田里,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为同学们讲解梨树模式的重要特点—秸秆覆盖还田,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合作社采用免耕播种技术,直接在秸秆覆盖的土地上播种,减少对土壤的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结构,防止黑土流失。
农机轰鸣: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答卷
在农机存放场地,同学们见到了合作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引进的各类农机具,如大型免耕播种机和无人机等。大型免耕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等多项作业,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无人机则用于植保作业,喷洒农药和肥料,精准度高且速度快,能够覆盖大面积农田。这些先进的农机具和农业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产业链环:生产关系的创新实践
在合作社办公室,同学们了解到合作社采用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种植方面采用梨树模式种植优质农作物,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用于养牛,牛粪经过处理变成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土地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加工方面,将种植的黄豆加工成大豆油,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剩下的豆粕继续作为牛的饲料,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最后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云端助农:数字时代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合作社的电商直播间,同学们看到工作人员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将合作社的农产品展示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线上推广和销售,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同时注重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建设,突出农产品绿色、环保、有机等特点,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与物流企业合作,确保农产品及时、准确送达消费者手中。
青年担当:把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
在会议室的师生讨论环节,同学们就参观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将所见所闻与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入思考梨树模式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对乡村振兴的助力等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他们真正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的理论 “看到、摸到、悟到”,深刻体会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应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当校园小课堂遇见社会大课堂,从课本上的理论概念到实践中的生动案例,从 "抽象认知" 到 "具体应用",这场由高二政治组精心组织策划的实践教学,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未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政治组将继续秉持 "实践育人" 理念,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多元实践中汲取养分,培育兼具知识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初审:左玉晶
复审:纪晓明
终审:韩健民 赵新宇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