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正提供
这是1954年的一张老照片,刚好是四平高中建校前夕四平中学团委和学生会全体成员合影,应该算我校较早的一张照片了。
第一排为:杜秀峰 宫兴义 崔兴中 ----- ----- ----- ------ 王福臣-----
第二排为:张爱莲 董春梅 王玉英 李泽润 ----- 周庆平 ------ ------
第三排为:----- ----- ----- ----- 马满堂 张福 董天正
寻求老师、老同学能把他们的名字补齐作为一个永久的纪念。其中有的人据我所知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像宫兴义、李泽润、周庆平等,再晚就很难补齐了。
李杰自传
我的不幸是在一九五四年四平一中高三毕业时,因病不准报考高等院校。学校领导、老师和共青团组织鼓励我养好病明年再考,当时家境贫寒,我一边养病,一边在四平家俱厂任职,做代课教员,还要抽出时间复习功课。
一九五五年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入校后身体状况不佳,又因病勒令退学,这对我打击很大,当时身体很弱,是四平一中几届在医大学习的校友把我送返四平。
一九五六年夏天,父亲病故。姐姐们都已工作,母亲要我继续读书。正值长春解放军兽医大学改制归地方,组建吉林农业大学,我于一九五六年进入该校畜牧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在班级任团支部书记,虽经反右斗争,向党交心,白专大辩论等政治运动,但都顺利过关。一九六○年,吉林农大畜牧系毕业后留校。不久,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农业计划处到学校要一名党员干部,我被选调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农业计划处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干就是二十七年。这期间经历了各种运动:到农村参加秋收劳动、征购粮活动、整风整社运动等。
一九六○年经济困难时期,在生产队食堂吃代食品,脚浮肿,到公社领豆面吃消肿。文化大革命惨重灾难开始,我被打成保皇派,时间不长又当上了造反派。参加批斗“牛鬼蛇神”和计委“走资派”,参加夺计委“走资派”权活动,不久我和我爱人,一儿一女被送到了蛟河县天南公社伙棚沟大队八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劳动一年后,被抽掉省委宣传队赴哲盟。到科左中旗组建旗委,后又到通辽市锻压设备厂搞斗批改,直到一九七二年秋调回省城,全家回到长春。回来后安排我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不到一年,我要求调回省计划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在计委工作的最后十年中,任农业计划处处长期间,也正是经历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艰苦曲折的转变过程,历史选择了市场经济。实践证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是搞不上去的。
一九八七年我被调任吉林省畜牧局任副局长。到省畜牧局工作,可以结合所学畜牧知识,发挥专业特长,由于经济改革目标明确,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作,所以几年来,畜牧业连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为适应经济改革需要,一九九四年初省畜牧局并入吉林省农业厅,随机构到省农业厅任副厅长,分管畜牧工作,一九九五年末退休。
退休后,我很注意锻炼身体,每天早起坚持到南湖公园去锻炼。年轻时没注意锻炼身体,多病多灾,老来注意了锻炼,越老越健康。退休后,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此外又到老干部大学学书法,每天练习,全身心投入清静养神。我对养花也有着浓厚兴趣,一个人的爱好,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陶冶性情,增添生活乐趣,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促进了我的身心健康。
韩德奎,男,汉族,民盟成员,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技术开发公司经理、教授。
1935年4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到一中后,从师徐洪业先生门下。初时因爱好篮球,常与同学张福、赵云平等厮打于操场,学习不甚刻苦,成绩居中。经徐先生教导,始发奋读书,继而受徐先生影响,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并由此立志学好生物学。
1954年得遂心愿,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1958年学成毕业后,执教于吉林农业大学。任教期间,以徐洪业先生言行为楷模,将自己的知识无保留地传授后生。期间,担任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水貂专业研究生数人。三次被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因工作需要,1986年调入座落于大连的东北民族学院。先后著书立说,发表专著《兽医基础问题》、《养牛学》、《养羊学》、《毛皮动物饲养》、《饲料添加剂应用》、《水貂系统解剖》等数十篇。后因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调入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执教。并于1993年晋升为教授。
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气,有毒气体及致癌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师生和科研人员的健康,为解决这一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弃教鞭而从事中学实验室通风设备的研究。自担任师大化学化工技术开发公司经理以来,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家大专院校、普通中学、中专及科研单位设计、制作、安装了近1000个化学实验室的通风装置。受到各界人士好评,堪称“通风大王”。连续数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