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母校已近半个世纪,但母校的一草一木和师长们的教诲却一直深深地留在记忆中。曾记少年顽皮,不止一次冒险登校园东侧水塔俯视校景,虽非高楼大厦,但校舍的布局倒也自成方园。
1948年上初一时我们的教室在后排东侧,随年级的增长教室也移至南面教师办公楼东侧了,那已经是要离开母校进入大学的时候
了。
李耀辉老师的地理课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带我们在地图上遨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知道了广阔的国土中蕴藏着无数的宝贵资源;任教数、理、化、外语等课程的姚吾越、赵善治和赵志义等老师则启迪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并使学子们深知科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只有勤奋耕耘,才能有所收获。
在四平一中读书期间正值解放不久,百业待兴,学习和生活均较艰苦,建校劳动和寒暑假多彩的社会服务工作及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磨练了我们的情操和意志。正是中学这一阶段,师长的教育和学校的耐心培养使我们具备了成长之根和立身之本。
在我漫长的生活旅程中,无时不伴随着对母校的深切怀念,当我登上纽约帝国大厦俯瞰华尔街、忆及我曾在朝鲜战斗过的同学时,心潮澎湃,正是在那战火纷飞年代中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先驱者,使我这一介书生才得以讲学美国,展示我中华民族之风采。我也曾以中学所受的教益,告诫我培养的留美学生们:勿忘中华、勿忘根本。记得在伊里诺大学区中学校长库克先生向我介绍该中学曾培养出八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我的第一反映即是什么时候我的母校也能培育出更多的卓越人才和科学家!使因战争闻名的四平能早日以大科学家辈出而知名于世。
1953届在京老同学相聚的时候,每人都无不为母校对我们的哺育而感怀,念及老师的培养和操劳,内心里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欣逢母校50大庆,愿母校更加完美,祝健在的老师和仍在孜孜不倦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健康、幸福。
1998年6月4日于北京大学拙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