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校工会、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先后成立。设立校医室。
团市委表彰优秀团员,全市 7人受奖,我校有 4人。
副校长苏甫和李志远、王宝富、武丽媛三位学生当选为四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0年10月25日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校初二、初三学生张海天、姚文越等28名学生报名参加坦克师赴朝参战。全校师生300余人次积极献血,累计达6万毫升,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辽西省教育厅下达《关于学习苏联教学经验的通知》,凯洛夫《教育学》理论和苏联的五环节教学形式、五级分制、校长负责制对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951年02月,我校赵善治老师代表我市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师光荣出席辽西省第三届工农兵模范大会。
1952年03月24日 286名学生报名参加防疫队,50名学生被批准加入防疫总队参加反细菌战争。
学校聘请4位苏联外教加强俄语教学。
1953年08月,学校开始实行12学年制,改为秋季始业。
1954年08月,在四平市东郊中央路东段南侧建成新校舍,建有教学楼3200平方米可容纳18个教学班,内设理、化、生实验室各 1个,仪器室 1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学生宿舍楼2600平方米,礼堂 660平方米。
1954年09月,四平市隶属吉林省。初、高中分设,将四平中学分为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两校,归四平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中部15个班,迁入新校舍改名四平市高级中学校。招生范围扩大到梨树县、双辽县和伊通县。至此,四平市第一所全新的正规独立高中诞生了。
1955年暑假,教育部门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全校师生在长春市集中参加学习。
1956年我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重点校。
向明校长当选为政协四平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57年在当时的“反右”斗争中,我校有 2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58年批判并废除了苏联教育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1958年09月校办工厂创建并投入生产。
1959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升学率居全省第三位,各科成绩均居全省前列物理科成绩全省第一,化学科成绩全省第三。省内同行纷纷来校听课。
![]() |
![]() |
![]() |
![]() |
![]() |